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百四十四章 首映禮 十

關燈
本章副標題:這是電影!

筆者致歉:這一章臨發布的時候發現有些不對,所以重寫了一下。

……………………………

“夏天最後一朵玫瑰還在孤獨地開放,她所有可愛的侶伴們都已經雕謝死亡。”

“再也沒有一朵鮮花陪伴在她的身旁。”

“映照著她緋紅嬌艷的臉龐。”

“和她一起嘆息悲傷。”

這首歌名為《The Last Rose of Summer》,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愛爾蘭民歌,堪稱愛爾蘭版的《茉莉花》。

就像一提到賽裏斯音樂,很多人的耳邊馬上想起了“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的旋律。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廣為流傳的愛爾蘭抒情歌曲。

它原來的曲名叫作《年輕人的夢》,十九世紀愛爾蘭的著名詩人托馬斯-摩爾(Thomas Moore)對它發生興趣,於是重新為它填了詞,改名為《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

而艾索爾-摩曼小姐不愧是“二十世紀百老匯最偉大的女演員”,把這首本來就有點“SAD”的歌演繹得更加“喪”了。

隨著淒切空靈的歌聲和哀婉纏綿的樂聲,幕布漸漸亮起……

同樣是著名的夢工廠片頭,演職人員名單之後便是片名——《Famine Ophans》

片名淡去,電影正式開始。

海平面上,太陽露出了一條金邊,光明最終逐退了黑暗,照亮了一片彩色(黑白)的花窗玻璃。

玻璃上那位懷抱著聖子的瑪利亞悲憫地看著下方的祭臺。而祭臺前跪著一位正在祈禱的老年神父,瘦得幾乎只有一把骨頭的他看到窗外射進來的陽光,便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吃力地扶著一根拐杖站了起來。

他蹣跚地走向了鐘樓,爬了上去,用盡全身力氣拉響了那根吊著大鐘的繩子,鐘聲隨之響(晃)起……

氣喘籲籲的神父靠在鐘樓的欄桿上,俯視著被鐘聲喚醒的破敗村莊。

隨著他的視線,鏡頭進入了一戶農舍的窗戶中,三位瘦的皮包骨頭的少女睜大著本來就很大卻死氣沈沈的雙眼,就像是三只支離破碎的洋娃娃一樣依偎在一起,看上去已經全都被餓死了樣子……

不用問,這便是三位女主角了。

1893年出生的麗蓮-吉許扮演的是大姐,她的親妹妹出生於1898年的桃樂絲-吉許演的是二姐,而1901年出生的愛娃-亨特爾(錢德勒)演的是小妹。(註釋1)

當然她們出演的是比真實年齡要小得多的角色。

眾所周知,白種女性本來發育得就比較早。而且按照劇本,她們餓得連女性第二性征也不太明顯了,再加上化妝和服飾的效果,所以她們扮演十幾歲的少女一點都不違和。

現年都二十八歲的麗蓮-吉許在銀幕上看上去整整小了十歲,就像是一位十八、九歲的少女。

別忘了,她可是裝嫩高手。1919年演的《殘花落》裏面的女主角也是這個年紀的女孩子。

聽到了鐘聲,三姐妹終於恢覆了一點生氣。

“戀人女士”扮演的大姐第一個動了起來,她擁抱了一下兩位妹妹,用微笑和眼神鼓勵她們一起從骯臟的稻草上爬了起來。

她們相互幫助著整理了一下身上破爛的黑色喪服,然後一起來到了後院,那裏有著一座插著兩根簡陋十字架的墳墓。

這是明示她們的父母已經逝去,她們成了“Famine Ophans”。

而這兩個十字架上歪歪扭扭地刻著O’Fearghail先生和夫人的姓名和他們死去的年份——1848年。

這更是明示了影片發生的時代背景,愛爾蘭大饑荒。

這裏要解釋一下,O’Fearghail當中的O’是蓋爾語中表示來自父姓,就是“某某的兒子”的意思。這個姓氏的英文變體是Farrell。

而Farrell翻成中文就是……法雷爾。

我們的袁大師也算是向《哪裏都不搭大陸》致敬一下。

所以,這三姐妹就是法雷爾家的女兒。

她們在墳前默默地哀悼了一會,轉身進入房內,把全部家當——一條臟被子和幾只木碗裝進了一輛快要散架的小車,然後艱難地推著小車出了農舍的大門,匯入了門外逃荒的人流之中。

這裏還要解釋一下,在大饑荒之前因為英國人大力的剝削,愛爾蘭的經濟困窘到近乎以物易物的地步。所以她們根本就沒有什麽家當可言。

他們一起走向了教堂前的小廣場。

這個時候,那位神父也從小教堂裏面走了出來,傴僂著的身子上掛著一只破舊的褡褳(一種中間開口而兩端裝東西的口袋)。

他從褡褳裏面掏出一只只小土豆散發給人流中的孩子們。

三位黑衣少女走到他的身前,臉上都帶著期待到極點的神情。老神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從癟癟的褡褳裏面拿出了一只小土豆遞了過去。

法雷爾三姐妹全都是一副驚喜夾雜著感激的神情,她們三人一人一口小心翼翼地吃掉了這枚小的可憐土豆。

璀璨的晨光照耀著那位老神父,就如同那位慈愛的聖父一般,讓人心頭忍不住湧起一股希望,也許在這位盡忠職守且心地善良的神父帶領之下,這些饑民會找到出路的吧?

應該是吧!

就在這時天上飄來了一朵烏雲,光線瞬間黯淡了下來,眾人下意識擡頭看天的時候,那位老神父毫無預兆地軟倒在了地上。

一個看上去比較體面的村人走了上來,摸了摸神父的脈搏,向著周圍眾人搖了搖頭。

一個村婦默默地拿起一張毛毯,走上來蓋在了神父的身上。

眾人一起摘下帽子低下頭顱,向這位可敬的神父表示哀悼。

三姐妹臉上露出了驚愕、悲傷又自責的神情。

而此時不但太陽被烏雲遮住,村莊周圍也出現了濃重的霧氣,影片整個氛圍突然顯得鬼氣森森,有了點恐怖片的意思。

大家只是哀悼了那麽一小會,便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地走向了冥界一般的村外。

從這裏開始,就是後世讚譽為“電影版的《格爾尼卡》”的那個長鏡頭了……

“《饑荒孤女》在電影史上的地位是無可置疑的。對於我們這樣的工作者來說,其中導演大衛-格裏菲斯是對於各種鏡頭語言的運用,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揣摩……”

“這個鏡頭一開始是以主角三姐妹為視角,跟隨她們的前進從而展示她們看到逃難路上的慘況……”

“同開篇那位神父一樣倒斃在路邊的老者……”

“翻倒的車旁坐著的哭也哭不出來等待死亡的小男孩……”

“哄著死去嬰孩哺乳的瘋狂母親……”

“在妻子和孩子身旁一聲不吭地抽完煙然後跳河自殺的男子……”

“霧氣中的一幅幅場景構成了淒絕同時詭異的圖景,好似畢加索那一幅展現轟炸慘況的名畫《格爾尼卡》,讓人有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據說第一次在都柏林公映的時候,現場觀眾都嚇壞了,數千人的會場鴉雀無聲……”

“隨著法雷爾三姐妹,鏡頭來到了一處亂葬坑,那裏有無數的烏鴉正在啄食著人類的屍體。從這裏開始第一個長鏡頭結束,馬上又開始了第二個長鏡頭,這次視角轉到了其中一頭烏鴉之上。”

“騰空而起的烏鴉俯視著下方的人流,讓觀眾可以看到這條逃難之路由屍骨鋪就而成……”

“這應該是電影史上第一個航拍鏡頭了,而這種超現實的電影語言給當時的觀眾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節選自《十部你不可錯過的電影之《饑荒孤女》賞析》

震撼,也唯有這個詞能形容場中沒有看過這部片子的觀眾了。

就連我們袁大師身邊兩位皇太子也看傻了。更不用提那些愛爾蘭“土包子”了。

烏鴉飛啊飛啊,飛到了一張地圖虛影之上。於是它從愛爾蘭都柏林附近一直“飛”到了不列顛倫敦市中心。

最後烏鴉落到了一面米字旗旁。這自然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比喻,把英國人比喻成了以愛爾蘭人屍骨為食的腐食動物。

鏡頭一拉,這是一座誰都知道的的地標性建築物,那就是泰晤士河邊的威斯敏斯特宮,也就是帶著大本鐘的議會大廈。

透過烏鴉的雙眼,觀眾能看到其中正在舉行一次盛大的會議。

這個富麗堂皇的場景和那些腦滿腸肥的議員先生們正好和剛才的畫面形成了一個極為、極為、極為鮮明的對比。

克羅格公園球場內頓時起了一陣喧嘩之聲。

不過這還沒完,這些道貌岸然的議員先生們紛紛上臺做起了慷慨激昂的演講。

一個說,馬鈴薯疫病並沒有什麽可怕的。只要取消所有輸入英國和愛爾蘭的保護性糧食進口關稅,以降低市場上的面包價格。任誰……反正不列顛島上再窮的人都吃得起馬鈴薯之外的其它主食。

一個說,我們英國人應當固守亞當-斯密的教條,通過自救來緩解愛爾蘭饑荒,盡量少幹預自由市場的運作。

一個說,仁慈慷慨的維多利亞女王已經捐獻出了整整一千英鎊。

一個說,愛爾蘭的天主教徒懶惰、道德敗壞,饑荒是上帝在表達對愛爾蘭人的不滿……

“混蛋!”

“放屁!”

“氣死我了!”

“讓他們都去死!”

這下喧嘩聲就更大了,而只是過了一小會,這喧嘩聲就成了有節奏的吶喊聲:

“殺死英國佬!”

“殺死英國佬!!”

“殺死英國佬!!!”

我們的袁大師聞聲往後一瞧,心裏面就暗道,古人誠不我欺啊。

看看這些義憤填膺的愛爾蘭人,就知道當年賽裏斯革命戰士向扮演黃世仁的演員開槍並非杜撰啊。

咦,這些愛爾蘭人為什麽往自己這個方向看捏?

他也順著大家的目光一看,就看到了一位“黃世仁”……

這位黃世仁還不是演員,而是貨真價實的英國皇太子。

“殺死英國佬……”

這件事情不但袁燕倏知道,場內的大部分觀眾都知道,於是他們把目光全都聚集到了這個方向。

別說威爾士親王本人了,就連膽子一向很大的袁大師身上的汗毛都豎了起來。他這下算是知道什麽是“千夫所指,無疾而終。”了。

因為被上千名憤怒群眾包圍的話,沒有病也會被活活打死的啊。

可是未來的愛德華八世可不能死在這個場合,不然連他也會原地爆炸的啊。

我們的袁大師就知道自己必須出面給在場的愛爾蘭人降降溫了。否則再拖延下去這幾千名觀眾其中只要有人一起頭,那場面絕對是不可收拾啊。

想到此處,他立馬在威爾士親王耳邊說了一句:“殿下,等我說完你也說幾句!”

說著他就掏出一只小鐵盒,再次生吞了一只可憐的螽斯。

如此一來他就同時具備了很大的聲量和很強的彈跳力。

然後他一個“蟈蟈跳”就來到了舞臺之上,大聲喊道:“女士們,先生們……”

“這是電影!”

“這是電影!!”

“這是電影!!!”

“而我……大家認識吧。我就是這部電影的編劇,尼奧-袁。”

“我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也感受到了你們此刻感受著的感受……”

“我本人也痛恨著你們大家痛恨著的英國佬……”

“可是這畢竟是一場電影啊!”

“而威爾士親王和大家一樣是我邀請到這裏的客人。”

“所以請大家務必平靜下來。”

“LEASE!”

說著,他深深地給全場鞠了一躬。

英國皇太子也並非是腦殘啊,他也站了起來揚聲道:“我是愛德華-阿爾伯特……算了,我就是威爾士親王,下一任的英國國王。”

“我代表我們聯合王國向你們道歉!”

“SORRY!”

他也彎下腰鞠了一躬。

“殺死他……”

“算了,我們還要看電影呢。”

“是啊,我花了10英鎊,就算殺人也得在電影放完之後再說吧。”

“沒錯,這麽精彩的電影不看可惜了。”

就這樣,幸虧袁大師的及時處置,總算讓局勢安定了下來,沒有出現“槍打黃世仁”的悲喜劇。

等他擦了一把冷汗回到位子上之後,電影繼續放映……

……………………

註釋1:筆者發現了一個因吹斯聽的巧合。有一個名為“桃樂絲/麗蓮-吉許獎”,是頒給那些於世界上對美的概念和對人類的享受與生活的理解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物。

2014年的得主正是林徽音的侄女,著名建築師林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